最近因為迷大聯盟,所以常會上一些國美國電子報看棒球新聞。
後來愈看愈有趣。
美國的報導方式除了客觀陳述一些事實概況之外,他們也很喜歡運用類似小說的情節及感情搧動的字眼,來描述以及報導體育新聞。他們對於藉由運動來塑造英雄,更是不遺餘力,體育大國絕非浪得虛名。就我觀察,美國的體育記者很喜歡描述人與人之間互動過程,再帶出比賽的過程。透過這樣的描述,可以加深讀者閱讀新聞時情感的深度。
例如,小民上一場對國民隊因無後援而慘遭再見全壘打的毒手,所有媒體幾乎將他塑造成悲劇英雄的角色。而國內媒體,如不是翻譯國外新聞的話,自行採訪所發的新聞不外乎,真是可惜啊之類的。但是我看到美國的某篇報導所撰寫的方式,就在小民甩手套的激情演出之後,那篇文章開頭撰寫方式是這樣的,『終結者里維拉輕輕的走過吵雜的會議廳,在小民的櫃子前停下,對他說,”我應該在那裡的”,小民說:”我知道”..里維拉舉起拳頭輕輕的碰了一下小民的胸膛,兩人的對話就此結束。……』前面有個開頭,後面即是敘述比賽情形。
這樣的體育新聞媒體報導方式,我非常欣賞。藉由球員的互動,帶出比賽的過程與運動精神,相當有深度。但國內的體育新聞通常我是不忍卒賭,除了原創性少之外,很多記者報導的方式常常錯誤百出,常常看了搖搖頭。只是藉由這次迷上大聯盟所接觸的新聞,讓我眼界也大開,甚至進一步欣賞國外記者寫作方式,把每一場比賽寫的像一部電影,我只能說佩服佩服。
對於國內體育記者的報導內容,應該沒有人有力氣再去要求他們了。但國外體育記者的寫作方式,應該也可以讓國內記者們參考參考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