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角七號票房破四億之後,便急速下降。


不過票房下降也好,我可以找時間再去電影院再看一次。我一向不喜歡排隊。


       我慫恿很多人去電影院看,結果不是說去電影院排隊排不到,不然就是有了sample版。唉~


不過喜歡這部片還是佔大多數。但也是因為這部片太受歡迎了,所以這部片的話題性從來不停歇。


現在又扯到大陸看這部片的觀感如何。報紙說,有些大陸人反應這部片太粗俗,比他們二十年的廣州還落後。我只是當下覺得很奇怪,沒有城鄉之間的差距,怎能顯現出異鄉奮鬥失意,倦鳥歸巢的反差。他們提出這樣的意見,真得很像是暴發戶的心態,只要有錢,其他東西都看不起,對於真我的迷失,最後只能靠否定別人提升自己的小我,來彌補真我的不足,進而提高自己的身份認同。殊不知,這些都只是只是為了滿足小我所塑造的假象。因為,他們用這樣的心態在看電影時,這些暴發戶的『小我』,阻隔了他們跟電影傳達出來的感動。


所以他們不懂『主席』對這塊鄉土的關懷,不懂六十年缺憾、歉咎愛情帶來的辛酸,也不懂男女主角對直觀愛情的轉化,更不懂小人物在各種環境下有著不同的處世哲學,與力爭上游的努力,更遑論是國寶茂伯渴望能將其才華展現在眾人面前,而不是封存起來當成標籤,那股掙脫巢臼的勇氣與灑脫。


他們看盜版而不進戲院看,然後只將焦點放在粗不粗俗,本來就是用狹隘的眼光在看電影~這有什麼值得去在意的。


我看大陸的電影『一個都不能少』,或是早期張藝謀的電影,我一點都不覺得他們那些角色有什麼粗俗,反而去注重電影的深度。後期的張藝謀只會搞花式,電影靈魂都不見了,就算色澤再怎麼對比,一點都無法感動人。或許大陸導演所拍大場面、大堆頭的電影,亦符合目前大陸人所需的生態,就是錢錢錢。依如此觀來,有些大陸人用那些角度來評海角七號,也不值得奇怪了。


 真正看的懂這部片的人,會得到感動的人,有共鳴的人,讓這部電影的傳達,變成讓人心領神會的默契,可以從這部電影得到精神糧食與正面能量的人,那是觀影人的福氣,至於無法從其得到能量的人,那是他們沒有福份,又何必去注重他們的感受呢?


      重點是,你看這部電影有得到什麼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那一片雲彩 的頭像
那一片雲彩

阿秋的胡思亂想日記

那一片雲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