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些機緣下,看了金陵十三釵,我一直很關注這部片,是因為這部片是大陸的最大製作,也是張藝謀的作品,其實(我對張導的戲沒啥信心)。這部片國外評價很差,大陸又有學者將這部片與賽德克相比。更引起我諸多興趣。
首先,我還是必須稱讚這部戲,至少,氣氛的掌握上是值得肯定的。因為這部戲從頭到尾,氣氛是非常沈悶。就是一股氣讓你悶者。
但這種悶與賽德克不同。金陵十三釵的悶是很不舒服的悶,就是單純的讓人不舒服,情緒上的不舒服。沒有像賽德克一樣,雖然很沈重,但是沈重當中,帶有各種角度的思考,所以賽片的這種沈重,是一種有靈魂重量的沈重。
金陵十三釵雖然要表現出商女亦知亡國恨,代替女學生去赴約的情操,但是,不可否認,整齣戲一直環繞在日本人都對當時女性的淫念。難怪這齣戲大陸人看了,會這麼恨日本人。日本人在這齣戲裡,每個都像禽獸一樣。可惜的是,這段故事,並不是真實的故事,而是虛構的,進而更引發更多的批評。以六億人民幣的花費拍出這樣的電影,似乎只製造了仇恨,也沒有為人類社會帶來何種反思。感覺很像類紀錄片。
其次,很多情節都跳tone,豆蔻為了彈琵琶給頻死的浦生聽(只講過幾句話),便回妓院找琴弦,另一個是為了找耳環。兩個人在路上一個被打死,一個被奸殺,電影花了很多篇幅,在這被殺的過程。說真的,看的真的不舒服。
第三,逃難的妓女,天天濃妝厭抹,我還可以發現旗袍常常在換ㄟ。難怪會被批評會刻意做作,畢竟這部片不是娛樂片。
.第四,連死的人都要死的對稱...連士兵被射殺,還有順序的左倒一個,右倒一個…..
第五,當然整齣戲應該有百分八十都是英文交談,這的確不太像中國片。
看著看著便想,如果在多個兩億給魏導拍,魏導應該可以把賽片拍的更完美,而不會因為小瑕疵而落人口實了。